Steam入門指南第二彈:如何尋找心儀的游戲?
PC平臺指南第二彈來臨!
你每天想買的游戲有上千款這么多,何不也買了這款游戲。
——Lost Townley
大約兩個月前,我用一篇“Steam入門指南”簡單描述了幾個常見的Steam問題及解決方案,(似乎)反響還不錯。正當我鋼鐵雄心雄心壯志壯志凌云的準備繼(爛)續(尾)第二期內容時,本人突然意識到也許應該將“如何在Steam平臺尋找游戲”這件事單獨拿出來說一說。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本文的目地就是提供一個尋找自己心儀游戲的思路。這樣的內容……

嗯,我還在等G胖的好處費到賬。
在買之前,你需要……
在按照下面幾個角度來講解之前,我們先來說說鑒定游戲本身素質的通用方法。除開利用搜索引擎尋找游戲媒體的評測外,我們還能通過最普遍的,也就是Steam商店的“玩家評測”來鑒別。
你可能認為“這有什么好教的,直接把商店頁面往下拉不就好了”,但是要知道有時還會出現這種場面。

此時你就需要把頁面拉到最下方,然后點擊“瀏覽所有評測”。在跳轉到下一個頁面后,Steam商店會默認向你展示當前客戶端語言的“最有價值評測”,一般來說在這個頁面下你就可以很快搜集到有用的訊息:關于這個游戲的介紹、優點、缺點或是其它有用的資訊。實際上Steam評測區有很多優質的用戶反饋,很多玩家會對游戲做出細致的評價,對于優質的評測者你也可以嘗試去加他的好友。

最為有趣的是,Steam評測區是一個很奇妙的地方,你不僅能看到有用的訊息,你還能看見神奇的創作,機智的段子以及“感人的故事”。

上圖最后還有一句話,貼出鏈接,歡迎大家自己去看。
這也是我們依靠Steam平臺本身來評判游戲的最簡單方式,在大多數情況下,它都很有效。當然也有意外……

但是它在打折耶
既然說到Steam平臺,“打折”絕對是最吸引人“買買買”的原因。且不論如今國區的超低價格,就算在2015年11月之前,原價60刀的作品打完折只需15刀就能拿下,這種力度的折扣沒人能挺住。曾經的我不知有多少次只是因為“便宜”而買買買,這就和你去淘中古店一個道理:昔日幾百人民幣的作品現在只需幾塊錢?我買來不玩放著收藏也好啊?!@可以說是所有接觸Steam的玩家必然會經歷的一個階段,縱然過來人再怎么勸都攔不?。▌e問我怎么知道的)。
作為老司機的我既然無法勸阻你們瘋狂購物,總要想辦法幫助你們甄別、尋找那些適合購買的游戲。這時候我們的打折頁就能派上用場,你可以在這個頁面看到Steam當天所有正在打折的游戲以及它們的價格、剩余時間等,但是如何利用這個頁面來確定哪些游戲適合購買呢?這便是我接下來要說的。

無視價格的土豪們請直接跳到下一個錨點。
在使用上文的通用方法對折扣游戲有一個大概了解后,如果你對這款游戲有興趣就可以著手準備購買了。接下來便是挑選折扣游戲的重要一環,也就是它的價格如何。
在這里我要插播一句,現在的“史低”可能依然是玩家們購買打折游戲的重要一環,但Steam平臺這兩年的變化趨勢讓“史低”不再那么重要:首先在2015年,Valve取消了閃電特惠;在2016年,各個廠商的節操開始瘋狂變軟,《古墓麗影:崛起》甚至剛發售就開始打9折……雖然史低已經不那么重要,但可能有些玩家還是對此相當在意。這樣的話你可以考慮給電腦瀏覽器裝一個Enhanced Steam插件或是自行去SteamDB查詢,雖然有些麻煩,但它們都能很直觀的告訴你們這個游戲到底是不是史低。(我們的打折頁也在將來也會增加“史低功能”,不過現在嘛……)

折扣力度是如今玩家們普遍考慮的重要一環(真愛的話就不要等打折了,所謂“早買早享受,晚買有折扣”)。但Steam的打折方式很是玄學,就像我們很少能提前知道每個“瘋狂周三”“周末特惠”的折扣內容是什么,每款游戲的打折力度也是漂浮不定,不過我們依然有一些簡單的規律可循。
日廠節操普遍偏硬:
雖然對于國區PC玩家來說,日廠游戲可以說近乎“不存在”。(鎖區、優化、定價……等等等等)不過對于那些少有的良心移植作品我們還是要支持的(雖然不是以原價購買的方式)(那你談何支持)。
那么對于這類折扣游戲怎樣購買才是正確的姿勢呢?根據我的經驗來看,當一個日廠游戲(這里特指光榮、Konami、Capcom以及日本SE)在Steam商店的折扣達到50%或更高時,你就可以考慮入手。因為大部分日廠游戲的折扣差不多就到這里了,再低也不會低很多。
不過還有個更省錢但是更玄學的方法——慈善包。實際上目前為止我PC平臺的所有日廠游戲都是通過慈善包購買的,價格優勢自然不必多說,缺點嘛……你可能等一輩子都等不來。

但如果你想要立刻游玩的話,商店依然是你最好的選擇。
歐美節操普遍偏軟:
相比于日廠,歐美廠則是Steam玩家的好朋友,PC玩家的好伙伴。它們不僅普遍移植好,定價低,折扣也是來的飛快。尤其在國區開放購買后,連曾經頗為堅挺的Bethesda和育碧都開始瘋狂打折,發售才兩個月就-25%?這在2015年及以前是不敢想象的。對于這些作品來說如果你資金有些拮據又很想體驗的話,我建議你在它第一次打折時購買,無論折扣是多少。從目前來看歐美廠游戲的第一次折扣價格會持續很長時間,這段期間你能充足享受游戲的樂趣。如果你只是想買一份收藏的話……那就等著吧,一切皆有可能。
當然,漲價也是可能性之一。
一般來說,歐美廠游戲的折扣價格比較復雜,因為他們不僅有逐漸加大的折扣力度,有時還會調低自己游戲的原價。所以大家也沒必要死盯折扣。
體系之外的獨立游戲:
獨立游戲其實是因人而異的存在,對于這類游戲我并不推薦你等待折扣,因為它們非常神秘……獨立游戲在預購階段一般會找各種理由來搞折扣,這是他們促銷的手段之一。如果你覺得看著順眼,那就直接買吧。感興趣又碰上打折,也直接買吧。無需考慮太多,對于這類游戲我們也沒必要那么斤斤計較,因為原價就很低,折扣與折扣之間的差別并不會很大。而時間與樂趣不是那么容易換來的。
類型的過濾與篩選
那么如果從“類型”角度出發,我們又該如何尋找打折游戲呢?這里的“類型”有很多概念,它可以是本身的“游戲類型”,也可以是它的“聯機類型”(是否含多人?)還可以是它有沒有中文支持或是運行環境。
首先我當然還是要介紹我們自己的打折頁,這里為大家提供了我自認為最“基礎”的篩選功能:力度、好評率、平臺、中文支持、基本類型與游戲人數。也就是說你想找什么樣的游戲,只要在對應的選框中打勾然后點擊“篩選游戲”即可。

并且請注意,在這里我們的篩選機制和Steam一樣并不是排他關系,舉例來說當你選擇OS X系統時下方并不會顯示只支持OS X系統而不支持Windows系統的游戲(我嚴重懷疑有沒有這種游戲)。相信這種遞進邏輯關系也方便你們利用。再重申一遍,這里只會顯示正在打折的游戲,此功能優點在于你找到了可以直接購買,缺點在于你可能錯過其它同類型(但沒打折)的游戲。
因此當你并不想限制于打折游戲或是認為我們的篩選項不能滿足需求的時候,請移步Steam官方頁面……正如我之前在“Steam入門指南”所說,請仔細利用官方的“玩家標簽”與“自定義標簽”功能,尋找自己心儀的游戲。當然在這里就不會只限制于那些正在打折的游戲啦。
不過還是那句老話,別過于依靠“玩家自定義標簽”,畢竟那里還有“FPS的《巧克力與香子蘭》”和“戀愛模擬的《黑暗之魂》”。
你還可以試試這么干
新品:
對于一些土豪玩家或是有探索精神的玩家來說,它們想做的只是尋找體驗那些熱門新作或是還未被挖掘的優質游戲。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利用Steam首頁非常好用的“熱銷新品”功能。

在這里你可以看到近期新品的“銷量前十名”,無論游戲怎么樣,新出的總有人愿意試試,萬一是一款非常合口味的作品呢?如果“十個”不能滿足你,你也可以點擊“更多”。
當然對于愿意探索的玩家來說,你們還可以通過“被惡勢力利用系將取消但還有些許正義存在”的神秘地點——青睞之光,俗稱“綠光”。
實際上如今的綠光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存在:那上邊充斥著不少騙錢的垃圾,也有部分良心制作者的嘔心之作,具體還要玩家自行判斷。既然我們要尋找已經或即將發售的游戲,那么在進入Steam綠光頁面后我們應該選擇“已發行”分類。


然后你就能看到一大堆亂七八糟的游戲,它們一般會在封面采用一張圖來顯示自己的核心特色以吸引玩家的目光。當你看到有興趣的內容就點進去吧,由于是已發行游戲所以它們都會有自己的商店頁面(綠光頁面需要魔法上網才能正常瀏覽),但不一定是最近發售……至于是誠意之作還是騙錢渣作,相信大家能自行判斷。
熱銷:
在熱銷頁面你可以看到近期國區銷量前十的作品(雖然大部分情況下第一名都是《H1Z1:殺戮之王》和《絕地求生》),同時近期的打折游戲也有很大概率上榜,但實際上這個榜單的影響因素極為多樣:游玩人數、折扣、新作開啟預購甚至只是更新了一些內容(比如官方中文或有趣的DLC)等等。因此能上榜的游戲肯定有其“過人之處”(雖然不一定是好的方面),對于其中不熟悉的游戲你大可以點進去看看,說不定還能激發你對這個游戲的興趣。

尋找游戲的方式并不是單一、死板的。因為對于不同玩家來說大家感興趣的點也不一樣,對于打折游戲,你可以盡情利用我們的打折頁并提出改進意見,將打折頁做大做好是我們的目標。而對于Steam全部游戲來說官方自帶的多樣功能也能滿足玩需求。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找到自己想要的游戲。但說了這么多也只是拋磚引玉,怎么找、找什么樣的游戲還需要玩家自行去摸索嘗試。
PC平臺系列指南第二彈到此結束,我們下期再見。